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,互聯網一直都被認為是“雙刃劍”。一方面紛至迭來的信息,充裕我們的眼球,分散我們的注意力,消耗著我們有限的精力;另一方面經驗、知識、信息,學習的方式變得多元化,成本大大降低。
在基層黨建方面,互聯網改變了基層黨組織人員的工作思維和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,黨員組成結構的變化和流動性的增加,給黨員的管理、教育帶來新問題;網絡媒體的發展對黨員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產生深刻影響;采用較為傳統的手段開展工作的黨組織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。那么基層黨建如何搭上“互聯網+”的快車呢?
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基層黨建工作中
近年來,全國各地積極推進黨建信息化工作,進行了大量探索,取得了不錯的成效。全國正逐漸形成格局宏大、體系完整的黨建網絡平臺布局,平臺的標準化、互通化、集約化和系統化在不斷加強,并且在各自系統內形成互聯互通的垂直網站集群。地方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“互聯網+黨建”,促進黨建工作與新技術、新媒體有機融合,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“兩微一端”方面,黨建微博、微信公眾號、APP遍地開花。但是,全國智慧黨建網絡統一體尚待形成,“互聯網+黨建”還需要一場思維革命,將以往模糊定性、不可量化的黨建活動及其效果系統化、數字化、指數化,變成可操作的定量分析。
推進“互聯網+基層黨建”工作新模式
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忙,服務群眾的任務重,成為一些基層組織生活不規范的借口。互聯網+黨建需要以黨務工作為核心,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應用技術,打造由信息資訊、黨務辦公、學習教育、線上活動、社區互動、監督考核、智能設備組成的綜合服務體系。
例如針對基層黨員集體學習時間少,學習內容不系統等問題,開發手機微信服務號,充分利用微信的傳播優勢,督促黨建工作者學習。例如:依托OA辦公平臺,建立電子政務協同辦公系統,黨建工作文件可全部實現網上流轉,充分利用協同辦公平臺手機客戶端,與PC端協同平臺互聯互通,在手機上接收發文,進行公文流轉、審批結果、會議通知等,讓黨建工作不受時間、空間束縛。